父亲走后的第二年春天,我站在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咨询台前,手里攥着他生前写下的那张字条:“若我归去,愿随海风,入那片我年轻时远眺过的蓝。”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蓝”具体在哪里,成了我必须解开的第一个结——北京市2022年的骨灰撒海祭奠活动,究竟要在哪里举办?
北京没有海,这是常识。最初我猜过秦皇岛,也想过烟台,直到工作人员递来一份《2022年骨灰撒海活动须知》,首页的“活动安排”里,一行黑字清晰写着:“本年度骨灰撒海活动由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联合天津港务局统筹,出发港口为天津港东疆港区码头,活动船只将从这里启航,前往渤海湾指定撒海海域。”原来如此,这座距离北京约150公里的港口,成了连接陆地与海洋的驿站。工作人员说,选天津港不仅因为它是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港口,有成熟的客货运输体系,更因为从这里出发,到渤海湾中部的撒海海域航程适中,既能让家属有足够时间缅怀,又能确保骨灰撒放区域的生态环境适宜。

2022年4月的一个清晨,我和家人按通知提前两小时到了天津港东疆港区码头。春寒未褪,海风裹着湿气掠过码头的集装箱吊臂,远处停泊的“海平号”撒海专用船正缓缓放下舷梯。登船时,一位穿深蓝色制服的船员笑着说:“咱们今天要去的海域,水深20米以上,海底是沙质底质,洋流稳定,是经过生态评估的‘骨灰撒海专属区’。”航行约两小时后,广播里传来“即将到达撒海海域”的通知。我扶着船舷走到甲板,只见远处的海平面与天空在雾气中连成一片,海鸥掠着浪尖盘旋。船员指着左前方那片开阔的海面说:“就是这里了,渤海湾中部,东经118度,北纬39度附近,往年的撒海活动都选在这里,海水自净能力强,也避开了渔业区和航道,算是对逝者和自然的双重尊重。”
当父亲的骨灰随着花瓣落入海面的那一刻,我忽然懂了这片海的意义。它不是地图上一个冰冷的坐标,而是天津港的汽笛声、甲板上的白菊、海风里的呜咽共同编织的记忆锚点。北京市2022年的骨灰撒海祭奠活动,把出发地选在交通便利的天津港,把撒海点定在生态适宜的渤海湾,让每一个像我这样的家属,都能在具体的航程里,完成一场与逝者的温柔告别。如今再想起那个春天,天津港的晨光、渤海湾的浪声,还有船员那句“这片海会记得每一粒归尘”,都成了父亲留给我的,蓝”的具体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