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早上,我被手机里的寒潮预警惊醒,窗外的梧桐树只剩光秃秃的枝桠,风卷着碎雪粒打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前一晚和朋友约好去海底世界,此刻看着衣柜里的厚围巾,突然有点犹豫——冬天来这种地方,真的合适吗?毕竟印象里的海洋馆总该和夏天的短袖、冰淇淋、叽叽喳喳的游客堆在一起。直到检票口的工作人员笑着递来热姜茶:“冬天才是逛海底世界的好时候呢,你等会儿就知道了。

走进场馆的瞬间,寒气被厚重的玻璃门隔绝在外,暖风口送来带着海水咸味的暖风,温度表显示26℃。和去年暑假来的时候完全不同,那会儿排队两小时才能挤进的海底隧道,今天空旷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水母馆的幽蓝灯光下,几乎没人挡镜头,我蹲在发光水母缸前,看着它们像一把把透明的小伞在水中开合,伞缘的荧光随着水流轻轻晃动,手机相册里终于没有陌生人的后脑勺。触摸池边,穿毛衣的小朋友正踮着脚伸手,池里的星斑革鲀鼓着肚子从指腹下划过,像一片会动的丝绸,家长不用再扯着嗓子喊“别挤”,讲解员阿姨蹲在旁边慢慢说:“它身上的斑点像不像星星?英文名叫‘starry puffer’,‘starry’就是星星的意思哦。”

最惊喜的是潜水体验区。去年夏天想试试海底漫步,光排队就耗了一个半小时,最后因为人太多取消了。今天到的时候,教练正坐在折叠椅上擦装备,看见我们直接招手:“现在人少,换衣服就能下水。”换上潜水服时,他笑着解释:“冬天水温其实比夏天稳定,海洋生物也更活跃。你看那边的护士鲨,夏天总躲在礁石缝里睡觉,这会儿正绕着沉船模型游呢。”果然,潜入12米深的海底隧道下方,阳光透过水面洒下来,在深蓝的背景里织出金色的网,几条护士鲨拖着纺锤形的身体慢悠悠掠过,尾鳍扫过我的脚背时,带着一丝凉凉的滑腻。旁边的鳐鱼展开“翅膀”,像黑色的风筝贴在玻璃上,讲解员的声音隔着防水麦克风传来:“它的英文名叫‘ray’,和‘光线’的英文一样,因为它们游动时像光在水里流动。”原来在安静的冬季,连知识都变得好记起来。

冬天还能去海底世界吗英语-1

下午三点的企鹅喂食秀,是今天最热闹的时刻。隔着双层玻璃,一群小蓝企鹅摇摇晃晃地排着队,饲养员用小鱼干逗它们,有只调皮的企鹅突然跳进水里,溅起的水花在玻璃上凝成小小的水珠。观众席上只有零星的家长带着孩子,没有夏天那种需要踮脚才能看见的人墙。后排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举着单词卡对照:“妈妈你看,‘penguin’!书上的图片没有真的可爱。”妈妈笑着点头:“等会儿去触摸池,还能看见‘starfish’呢。”想起自己上学时背单词总觉得枯燥,原来把“海星”“鳐鱼”这些词和真实的触感、游动的姿态联系起来,记忆会变得这么鲜活。触摸池的水温比手温稍高,海星的管足在掌心轻轻蠕动,像无数细小的吸盘在挠痒,旁边的展板上印着英文介绍,不知不觉就把“echinoderm”(棘皮动物)这个词记在了心里。

离开时,在出口看见那对母女正在挑纪念品,小姑娘抱着企鹅玩偶,嘴里念叨着“penguin”“turtle”,妈妈手里拿着刚买的海洋生物图鉴,封面上写着“English-Chinese Marine Life Guide”。其实我们总觉得海底世界是夏天的专利,却忘了海洋生物的家从来不受季节影响。冬天的海底世界,像一个藏在城市里的秘密花园,没有喧嚣的人流,只有光影在水波里摇晃,鳐鱼在头顶滑翔,还有那些在恒温世界里自在游弋的生命。当室外寒风呼啸时,这里永远有26℃的温暖,有触手可及的海洋,甚至有不经意间学会的英文单词。下次再有人问“冬天来海底世界干嘛”,我大概会笑着说:“来赴一场和鳐鱼的冬日约会,顺便和‘ray’这个单词交个朋友

冬天还能去海底世界吗英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