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陪爷爷在海边散步,他望着翻涌的浪花忽然轻声说:"等我走了,就把骨灰撒进海里吧,跟着潮水看看世界,多自在。"我愣了一下,这才发现老一辈对身后事的想法,早已跳出了传统墓葬的框架。后来帮爷爷查询海葬服务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原来国内不少城市都已开展这项服务,今天就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或许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说到海葬,上海是国内最早"吃螃蟹"的城市。从1991年首次组织海葬至今,这里的服务体系已经相当成熟。每年春秋两季,民政部门会安排专用船舶,家属可以跟着出海,在指定海域举行简短的告别仪式。最让人暖心的是,上海从2017年起就推行了海葬全免费政策,不仅骨灰撒海环节不收费,连家属的往返船票、鲜花祭品都由政府买单。我在民政局官网看到,去年上海就有两千多份骨灰撒入了东海,越来越多人选择用这种方式让生命回归自然。

沿着海岸线往北走,青岛的海葬服务带着浓浓的公益底色。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青岛从2000年开始组织集体海葬,如今每年都会举办五六场活动。这里的特别之处在于"零门槛"——不管是不是本地户籍,只要家属提出申请,就能参与公益海葬。去年夏天我在青岛港碰到过一户参加海葬的家庭,儿子说父亲是老渔民,一辈子跟大海打交道,"把他送回海里,就像回到了老家"。渤海湾畔的大连也有类似服务,他们的海上仪式会准备白色菊花和 biodegradable 的骨灰盒,撒海时还会鸣响汽笛,整个过程庄重又宁静。

往南到了长三角,宁波和厦门的海葬服务各有特色。宁波的海葬船会开到舟山群岛附近的指定海域,那里海水清澈,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迎来集中申请。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会给每个家庭发一本纪念册,里面有撒海位置的经纬度,家属以后想"看看"亲人,还能通过卫星地图找到大致方位。厦门则把海葬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他们选用可降解骨灰坛,坛体融入了海洋微生物喜欢的营养成分,撒入大海后会慢慢分解,成为海洋生物的养分。有位厦门的朋友说,她母亲的海葬仪式上,船员还带着大家一起放生了小鱼苗,"感觉妈妈真的变成了大海的一部分"。

有海葬服务的地区有哪些城市-1

再往南到珠三角,深圳和广州的海葬服务透着年轻城市的活力。深圳的海葬船是专门改造的,船上有休息室和纪念墙,家属可以把逝者的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他们还推出了"云祭扫"服务,不能到场的家属可以通过直播观看整个过程。广州则把海葬纳入了惠民工程,除了免费服务,对选择海葬的家庭还有额外补贴。去年数据显示,广州的海葬申请量同比增长了三成,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帮长辈预约这项服务。其实不只是沿海城市,现在连一些内陆城市也在探索,比如武汉虽然没有海,但他们的长江生态葬服务流程和海葬很像,或许未来会有更多人接受这种"向自然致敬"的告别方式。

查询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我渐渐理解了爷爷的想法。海葬不是终点,而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的延续——那些撒入大海的骨灰,会随着洋流滋养浮游生物,会跟着浪花亲吻礁石,会在某个清晨化作薄雾,轻轻落在我们身边。如果你也想了解身边的海葬服务,不妨打当地民政局的电话问问,或许会发现,让生命回归自然,其实是件温暖又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