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颐和园的免费海葬是不是真的开始了。作为一名在民政系统工作多年的殡葬服务志愿者,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给大家讲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顺便聊聊北京这些年推行的绿色殡葬政策。

上个月帮邻居李阿姨办理老伴的后事,她一见面就拉着我的手问:"听说颐和园能办免费海葬了?是不是真的啊?"我当时就愣住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怎么会开展殡葬服务呢?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有人把"北京市骨灰海撒服务"和"颐和园骨灰林"两个概念弄混了。其实颐和园骨灰林是上世纪90年代设立的骨灰安置场所,而现在推行的免费海葬服务,是由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统一组织,骨灰撒放地点在渤海湾指定海域,跟颐和园没有关系。

颐和园的免费海葬开始了吗-1

北京市从2019年就开始推行骨灰海撒免费服务了,这几年政策不断优化。记得2021年我陪同事去办理过一次,当时还需要承担部分交通费用,现在已经实现全流程免费。家属只需要提前通过"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预约,准备好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家属身份证明等材料,就能申请参加每月组织的海撒活动。每次出海都有专业的礼仪师引导,整个过程庄重肃穆,去年全市就有超过5000个家庭选择了这种方式。

颐和园的免费海葬开始了吗-2

很多人担心海葬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实完全不必担心。我曾经跟着海撒船出海观摩过,骨灰撒放前会经过特殊处理,变成粉末状,撒入大海后会迅速被海水稀释。海洋专家告诉我,这些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任何污染。现在每次海撒活动都会邀请家属代表全程监督,还会定期发布海域环境监测报告,让大家放心。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选择绿色殡葬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海葬,树葬、花坛葬、骨灰自然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也很受欢迎。我的大学同学小王去年就给父亲选择了骨灰自然葬,安葬在昌平的景仰园陵园,那里专门开辟了生态葬区,不立墓碑,只在旁边种一棵小树,每年清明节他们全家去给小树浇水,既环保又有意义。据市民政局统计,2023年北京市生态安葬率已经达到58%,比五年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厚养薄葬"的理念。其实不管选择哪种安葬方式,最重要的是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绿色殡葬政策,可以拨打北京市民政服务热线96156咨询,或者登录北京市殡葬服务网查询详细信息。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帮助大家消除对海葬的误解,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家庭的殡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