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爷爷走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商量着按照他的遗愿办海葬。爷爷当了一辈子渔民,总说大海是他的归宿,走后想化作浪花,继续看着这片他守护了一辈子的海。可真到要办手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却犯了难——完全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一开始像无头苍蝇似的跑了好几趟,才慢慢理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最开始我们以为这种事该找民政局,毕竟婚丧嫁娶的事好像都归民政管。跑到区民政局一问,工作人员笑着说:“你们找对大方向了,但具体得找我们下属的殡葬管理处,或者直接去当地的殡葬服务中心,他们才是负责具体手续的。”这才知道,民政局是主管部门,但海葬这种具体的殡葬服务,是由民政局下属的殡葬管理处或当地的殡葬服务中心来办理的。每个城市的名称可能不太一样,有的叫“殡葬管理所”,有的叫“殡仪服务中心”,去之前最好先打民政局的咨询电话问清楚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免得白跑一趟。

海葬手续到什么部门办理-1

找到部门后,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当时工作人员递给我们一张清单,现在回想起来,有几样是绝对不能少的。首先是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这两个是核心,必须要原件,复印件也要多准备几份,后面填表格、办手续都用得上。然后是家属的身份证明,比如户口本、身份证,如果是多人办理,还得写个委托书,说明谁是主要经办人。如果逝者有遗嘱明确要求海葬,最好也带上遗嘱复印件,虽然不是必须的,但能省去一些解释的功夫。我们当时就是因为没带火化证明的复印件,又回家跑了一趟,所以建议大家提前把材料按清单整理好,用文件夹装起来,既方便又不容易遗漏。

材料交上去后,就到了选择海葬方式的环节。这里要注意,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两种海葬形式:一种是政府组织的公益海葬,另一种是市场化的商业海葬。公益海葬一般由殡葬管理处统一组织,每年固定几次,比如清明节、重阳节前后,费用全免,还会提供简单的仪式和纪念证书,但需要提前申请排队,我们当时申请的时候排了两个多月才轮到。如果想自己选时间,或者希望仪式更个性化一点,也可以找有资质的殡葬服务公司,但一定要认准他们的“殡葬服务许可证”,最好在民政局官网查一下备案信息,避免遇到没有资质的机构。我们当时也咨询过一家商业机构,对方说可以随时出海,但后来发现他们没有备案,差点被骗,还好及时联系殡葬管理处核实了情况。

最后就是等待和参加海葬仪式了。不管是公益还是商业海葬,确定好时间后,机构会提前通知集合地点,一般是在指定的码头。仪式当天,工作人员会引导家属登船,船上会准备鲜花、骨灰撒放装置,有的还会安排简单的悼词环节。我们参加的那次公益海葬,船上有二十多个家庭,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气氛很庄重,工作人员帮我们把爷爷的骨灰和花瓣一起撒进海里,那一刻看着骨灰随着浪花飘远,突然觉得爷爷真的回到了他最爱的地方。仪式结束后,殡葬服务中心还给我们发了一张海葬证书,上面刻着爷爷的名字、生卒年月和海葬日期,现在这张证书被我们放在家里的书架上,每次看到都觉得很安心。

海葬手续到什么部门办理-2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海葬手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找对部门——民政局下属的殡葬管理处或当地殡葬服务中心,准备好材料,选好正规的服务方式,流程还是很顺畅的。希望这些经历能帮到和我们一样有需要的人,让逝者的心愿能在大海中安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