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我陪着父亲去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咨询海葬事宜。推开那扇挂着"生命关怀部"牌子的木门时,阳光正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墙上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珠江口海域的实时天气——这些细节后来都成了我记忆里温暖的注脚。
2020年广州海葬的基础服务套餐价格是3800元,包含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专用降解骨灰盒、出海船舶运输以及集体告别仪式等基本项目。这个价格相比2019年上涨了500元,工作人员解释说主要是因为环保部门新出台的骨灰盒材料标准提高了成本。当时我们选择的是6800元的个性化服务套餐,额外增加了骨灰撒放时的花瓣伴送、全程视频记录以及纪念证书定制服务。
办理手续比想象中简单得多。在提交了逝者身份证复印件、死亡证明和家属关系证明后,工作人员用平板电脑展示了三个出海航线选项。最短的航线是从南沙港出发的15海里航程,航行时间约90分钟;最远的航线能到达珠江入海口的万山群岛附近,需要三个小时航程。考虑到家人的身体状况,我们选了中等距离的航线,约定在农历初一的涨潮时段出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政府补贴政策。2020年广州市对选择海葬的市民提供2000元/例的生态安葬补贴,需要在海葬完成后凭相关证明到户籍所在区的民政部门申请。我们在办理过程中遇到一位姓陈的大姐,她丈夫是退役军人,额外领到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放的1000元专项补贴,算下来实际支出不到基础套餐的一半。
整个流程从申请到完成大约需要45天。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海船舶的承载人数从原来的50人缩减到20人,所以预约排队比往年久了些。我们3月初提交的申请,直到4月中旬才接到出海通知。那天清晨五点半,我们带着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茉莉花,跟着殡葬车来到新洲码头。当洁白的骨灰盒顺着专用滑道滑入湛蓝的海水时,朝阳恰好从海平面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没有想象中的悲戚,只有如释重负的平静。
现在回想整个过程,最意外的是海葬服务的细致程度。从最初咨询时工作人员递来的那杯温热菊花茶,到撒海仪式上播放的《茉莉花》背景音乐,再到三个月后收到的装着海水样本和航行日志的纪念册,这些细节让这段特殊的旅程充满了人文关怀。如果你也正在考虑这种安葬方式,建议避开清明节前的预约高峰,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申请淡季,不仅等待时间短,还能享受到额外的鲜花布置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