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我在栈桥边遇见陈婆婆时,她正拄着拐杖对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叹气。七十二岁的老人头发被海风吹得凌乱,手里紧紧攥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三十年前她和老伴在同一地点喂海鸥的合影。"医生说我这心脏病受不得海风,"她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可你看它们飞得多自在啊。"这番对话让我开始留意,原来真的有群人,只能把对海鸥的向往藏在心底。
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与海边保持距离。冬季的海风裹挟着高盐湿气,会刺激血管剧烈收缩,诱发心绞痛或血压骤升。我曾在急诊室见过因执意冬游海边而突发心梗的老人,监护仪上紊乱的波形与窗外翻飞的鸥群形成残酷对比。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同样要谨慎,潮湿的空气会让关节炎症雪上加霜,就像用钝刀割着陈年旧伤。
带着幼童的家长需要格外警惕。上周在滨海公园,我目睹三岁男孩伸手抓海鸥时被翅膀划伤脸颊的惊险一幕。海鸥看似温顺,实则喙爪锋利,受惊时会本能反击。更危险的是孩子可能捡拾沙滩上的不明物体,去年就有幼儿误食鸥鸟粪便污染的贝壳导致肠胃感染的案例。那些蹦跳着追逐飞鸟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是欢乐图景,在医生看来却处处是隐患。

过敏体质者往往低估海边的风险。海风会携带大量海藻孢子和鸥鸟羽屑,诱发哮喘患者的剧烈咳嗽。我的大学同窗就是典型例子,她曾因在观鸟台停留半小时,引发严重喉头水肿。海鲜过敏者更需远离,飞溅的海水可能混杂鱼虾碎屑,去年某海滨城市就出现过游客因接触含虾青素的海水引发全身荨麻疹的事件。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情绪障碍患者。退潮时裸露的礁石群、盘旋的鸥鸟阴影,可能触发抑郁症患者的负面联想。心理咨询师朋友告诉我,她接待过因海鸥凄厉叫声诱发焦虑症急性发作的来访者。那些看似浪漫的海景元素,在特定心境下会变成无形的压力源,就像暗礁藏在平静的海面下。

暮色中的栈桥渐渐安静下来,陈婆婆把照片小心收进贴身口袋。"明年春天吧,"她望着归巢的鸥群轻声说,"等天气暖了,让儿子推着轮椅来远远看看。"这个场景让我忽然明白,真正的热爱不是非要亲密接触,懂得适时退让的守护,或许比一时的欢愉更长久。就像退潮时露出的沙滩,看似空荡,却在等待下次涨潮时更美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