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海淀区工作十年的教育从业者 我从未想过会为孩子选择一所非传统名校的小学。直到去年秋天 站在崛起实验学校小学部的银杏树下 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用树叶拼贴数学公式 我突然明白这所创办近二十年的学校 藏着当代教育最珍贵的生长力。
第一次走进校园时 最打动我的是教室门口那排"成长树"。每个孩子的照片被做成树叶形状 叶柄处标注着"会背30首古诗""连续三周主动整理课桌"等具体进步。班主任李老师笑着解释 这里不搞成绩排名 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会被看见。我家孩子刚入学时特别腼腆 有次在"校园小主播"活动中磕磕巴巴读完新闻稿 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科学老师递来的邀请函 "听说你对天文感兴趣 要不要来天文社团试试解说员?"现在那个躲在我身后不敢说话的小男孩 已经能独立策划校园科技节的摊位了。

这里的课堂总在打破我的固有认知。数学课上孩子们用乐高搭建几何模型 语文课把《小蝌蚪找妈妈》改编成课本剧 就连课间十分钟都藏着教育巧思。有次接孩子放学 发现他正蹲在花坛边记录蚂蚁搬家 旁边自然老师蹲在他身边轻声提问 "你觉得蚂蚁洞口为什么要堆那么多小土粒?"后来才知道 这是学校"微观察"课程的一部分 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自然观察手册。英语老师Ms Zhang的"美食英语课"更是让孩子们着迷 他们在烘焙课上用英语讨论配方 用思维导图分析食材来源 去年圣诞节 孩子们还自主策划了英文美食义卖 把收入捐给了山区儿童。
最让家长安心的是学校构建的成长支持网络。每周三下午的"导师时间" 每个孩子都会和固定的老师聊聊心里话 从"好朋友误会我了"到"我想发明会扫地的机器人" 所有想法都会被认真对待。去年冬天流感高发期 学校没有简单停课 而是把课堂搬到了体育馆 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跳防疫健康操 科学老师讲解病毒防护知识 美术课还设计了创意口罩。这种灵活务实的教育智慧 让我真切感受到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现在每次路过学校门口的展示栏 总能看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用废旧材料做的环保机器人 元宇宙"的科幻画 还有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这所坐落在海淀区科教园区旁的学校 没有显赫的历史 却用尊重与创新 让每个普通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正如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的 "我们不培养标准化的优秀 而是守护每个生命独特的光芒"。看着孩子作业本扉页上"今天我又进步了"的小印章 我知道当初的选择 是送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