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整理父亲遗物时,我在他的病历本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想回到大海"。这个藏在字迹里的心愿,让我们兄妹三人决定为他办理骨灰海撒。那段时间从茫然查询到最终送别,我们在繁琐的手续里慢慢学会与离别和解。

最初联系市殡葬服务中心时,接电话的大姐耐心解释了海撒的两种形式:集体海撒和专属海撒。集体海撒是民政部门组织的公益活动,每年春秋各有一次,家属只需承担少量骨灰运输和登记费用;专属海撒则可以自主选择日期和航线,但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考虑到父亲生前喜欢安静,我们最终选择了后者。

办理手续的过程比想象中更需要细心。我们先在街道开具了亲属关系证明,又带着父亲的死亡证明、火化证原件去殡仪馆领取骨灰。工作人员特别提醒,海撒用的骨灰盒必须是可降解材料,殡仪馆提供的玉米淀粉材质骨灰盒价格实惠,还能免费刻字。在区民政局殡葬管理科填写《骨灰海撒申请表》时,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签字确认,妹妹特地从国外视频连线完成了电子签名。

最难忘的是海撒仪式当天。清晨六点我们就带着骨灰登上了海事部门指定的专用船舶,甲板上已经站着十几个同样捧着白色骨灰盒的家庭。当船行至指定海域,工作人员按照登记顺序引导家属将骨灰撒入海中。父亲的骨灰混着花瓣落入海面时,我突然想起他教我游泳时说的话:"水是有记忆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脸颊,像是他最后的拥抱。

海撒骨灰手续如何办理-1

回来后整理材料才发现,海撒后的证明文件也很重要。殡仪馆会在一个月内出具《骨灰海撒证明》,这份文件需要妥善保管,既能用于办理后续的户口注销手续,也是对逝者心愿的永久见证。现在每当我去海边,总会带一小捧花瓣撒向大海,仿佛还能听见父亲年轻时讲述航船故事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