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我陪着伯父去办理伯母的海葬手续。在民政局殡葬服务窗口前,看着玻璃上"生态安葬"的蓝色标识,伯父突然红了眼眶:"她一辈子爱干净,这下能永远枕着浪花睡了。"那一刻我才发现,关于骨灰撒海的费用,我们之前竟一无所知。
其实海葬的费用构成比想象中透明。当时工作人员递给我们的价目表显示,基础费用包含三部分:骨灰运输费通常在200-500元,根据距离远近浮动;海事部门审批的报备费是300元,需要提前一周提交死亡证明与亲属关系材料;专业殡葬船的租赁是主要支出,6人以内的小型快艇收费在1500-2500元不等,若是集体海葬活动,人均费用能降到千元以下。
办理过程中遇到的李姐给我们看了她的账单:可降解骨灰坛选了樱花粉的款式380元,纪念证书和定位坐标服务200元,还有一束黄白菊组成的送别花束80元。"这些都是自选项目,"她笑着说,"我先生是渔民出身,撒骨灰时撒了把故乡的海水,那是免费的。"现在很多城市对生态安葬有补贴,像我们所在的青岛市,户籍居民可申请1000元丧葬补助,算下来实际花费反而比传统墓地更经济。

最让我意外的是情感成本的考量。伯父坚持要选日出时分的航线,这比普通时段贵500元,但当我们在甲板上看着骨灰随着花瓣融入晨光中的海面,海鸥掠过时留下悠长的鸣叫,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份支出的意义。后来才知道,有些家庭会自带逝者生前喜欢的花瓣或信物,这些不产生额外费用,却让仪式有了独特的温度。
如今每次路过海边,伯父总会带着伯母最爱的茉莉花茶。他说海葬不是终点,而是把思念变成了潮汐的韵律。关于费用,我们最后结算的账单是2850元,包含所有必需项目和自选的纪念光盘。但比起这些数字,更珍贵的是殡葬服务人员那句"让生命回归自然,本就是最温柔的告别"。或许在选择身后事的方式时,我们真正在计算的,是如何用最妥帖的方式,安放一份沉甸甸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