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攥着母亲的死亡证明走进了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玻璃窗后的工作人员递来一叠宣传册,最后那页印着的渤海湾航线图,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原来北京人的骨灰,真的能撒向大海。

母亲生前总说喜欢北戴河的沙滩,可她不知道北京市民海葬的专用海域在更北边的渤海湾。2019年起,北京市统一组织的骨灰海葬活动都在这片蓝色海域举行。记得去年参加说明会时,殡葬师指着地图上的坐标解释:"这里海水深度适宜,洋流稳定,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固定航班。"现在想来,那些精确到经纬度的数字背后,藏着多少家庭对生命最后的温柔期许。

办理手续的过程比想象中简单。在街道开具证明后,只需在殡葬服务中心登记预约。今年春季的海葬航班定在4月15日,从天津港出发。工作人员特意提醒我,家属可以乘船随行,也可以选择远程观礼。我选了前者,想陪母亲走完最后这段旅程。看着申请表上"骨灰撒海"四个铅字,突然想起母亲总说自己是"胡同里长大的旱鸭子",忍不住笑出了眼泪。

北京市民海葬地点在什么地方-1

登船那天风很轻,渤海湾的海水像块巨大的蓝宝石。当工作人员按流程将混着花瓣的骨灰缓缓撒入海中时,同行的三十多个家庭都安静下来。我攥着母亲最爱的那枚玉镯,忽然明白海葬不是终点。就像广播里说的,这片海域每年都会迎来新的生命,母亲的骨灰会化作浮游生物的养分,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自然的循环里。回程时看着海鸥追着船尾飞翔,觉得母亲好像变成了风,正从渤海湾的方向轻轻拥抱我。

现在每次路过长安街的花坛,我都会想起那个撒满白菊的春日。北京的海葬服务这些年越来越完善,从200元的基本服务费到全程免费的家属陪同,政策的温度让生命的告别少了许多沉重。或许未来某天,当我站在渤海湾的岸边,会告诉孙辈们:你们的太姥姥,现在是这片大海最自由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