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招聘网站刷新简历时,一条"海葬服务司机"的招聘信息突然跳进视野。在写字楼当通勤班车司机五年,我对方向盘早已产生倦怠,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岗位像块磁石,让我忍不住点进详情页。北京的四月总飘着杨絮,我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着屏幕上"骨灰撒海服务保障"的字眼,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想回归大海的心愿。

拨通招聘电话的那天,我特意穿了件深色外套。接电话的张经理声音温和,他说海葬司机不只是开车,更要懂得用沉默传递尊重。第一次跟车去渤海湾,我提前半小时到陵园,看见工作人员正用白绸擦拭车辆。"家属可能会握着车门哭,"张师傅拍着我的肩膀说,"这时候递包纸巾,比说任何安慰话都管用。"后视镜里,我看见后排老人颤抖的手紧紧攥着骨灰盒,忽然明白仪表盘上"平稳驾驶"四个字的分量。

真正独立执岗是在三个月后。那天清晨薄雾未散,我按流程检查车载冰箱温度,核对撒海工具包是否齐全。当灵车缓缓驶出市区,后排传来低低的啜泣声。我打开舒缓的轻音乐,把音量调得刚好能听见海浪声。到了预定海域,工作人员引导家属进行仪式时,我守在驾驶座上,看着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海面上,突然懂得这份工作的意义——我们不是普通司机,而是生命最后一程的摆渡人。

北京海葬公司招聘司机信息查询-1

现在每次执行任务前,我都会提前熟悉家属的特殊需求。有位阿姨曾请求在途中绕路经过老伴生前常去的老胡同,还有家属希望在撒海时播放特定的音乐。这些细微的要求让我渐渐明白,海葬服务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记忆。上个月公司季度会上,新来的年轻司机问张经理为什么要坚持用深色商务车,经理指着车身上"生命永续"的徽标说:"我们拉的不是普通乘客,是沉甸甸的思念。"

前几天整理行车日志,发现已经安全完成127次任务。夕阳下清洗车辆时,反光镜里映出自己眼角的细纹,却比五年前在写字楼停车场时多了份从容。手机弹出新的招聘通知,我想起最初那个清晨,在公园长椅上犹豫要不要投递简历的自己。或许人生就像这趟特殊的旅程,重要的不是开向哪里,而是能否让每一段同行的路都充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