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天津港,我总能看见那艘白色的海鸥号静静泊在码头。作为海撒服务的引导员,五年来我陪着两百多个家庭在渤海湾完成最后的告别。每当第一缕晨光掠过甲板,看着家属们捧着骨灰盒走向船尾的身影,我总会想起老李说过的那句话:大海是最温柔的归宿。

记得2018年初次接触这份工作时,很多人还对海撒心存疑虑。有位阿姨攥着老伴的照片反复问我:撒到海里是不是就找不到根了?直到那年清明,我们在航程中遇到一群跃出水面的海豚,银灰色的脊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时抱着骨灰盒的女孩突然轻声说:爸爸一定是变成海豚回家了。那个瞬间,我忽然明白海撒不仅是一种殡葬方式,更是让思念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天津的海撒服务有着规范的流程。家属需要提前在民政部门登记,由我们协助办理出海手续。每次航行前,工作人员会仔细检查鲜花和祭品,确保所有物品符合环保要求。当海鸥号驶离港口十七海里,到达指定的骨灰撒放区,船长会鸣响三声汽笛。这时我会引导家属们站成半圆,把骨灰与花瓣混合后,随着舒缓的哀乐缓缓撒向海面。去年有位老先生特意带着亡妻最爱的茉莉花,当洁白的花瓣随骨灰落入湛蓝的海水,他颤抖的手指轻抚过船舷,轻声说:你不是最爱看海吗,以后天天都能看见浪花了。

这些年见证了太多温暖的细节。有位母亲把儿子的玩具小火车也带来了,拆开包装时零件散落一地,我们蹲在甲板上帮她一个个捡起来,最后一起把迷你铁轨和骨灰撒进大海。还有对年轻夫妇,在撒放时放飞了两只信鸽,白色的身影盘旋着融入天际,像在传递跨越生死的讯息。现在每月都有二十多个家庭选择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让生命回归自然,或许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天津海撒服务-1

每次返航时,我习惯站在船尾看着渐远的撒放区。那些融入海水的骨灰,会随着洋流滋养这片海域的浮游生物,最终成为海洋生态的一部分。就像那位退休教师留下的字条写的:把我撒在涨潮能到的地方,这样每次潮水来时,我就能回家看看。天津港的海鸥号每天都在启航,载着思念驶向深蓝,而渤海湾的每朵浪花,都在诉说着生生不息的故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服务细节,可以通过市民政局官网查询预约流程,我们始终在这里,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每一次郑重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