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陪着张阿姨在天津市民政局的办事大厅里复印材料。这位68岁的老人手里紧紧攥着父亲的火化证明,轻声问窗口工作人员:"海葬真的能领补贴吗?"那天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照进来,在她花白的头发上镀了层暖光,也照亮了墙上"生态安葬示范城市"的金色牌匾。
张阿姨的父亲是位老渔民,生前总说要魂归渤海湾。今年初天津推行新的殡葬改革政策,我们在社区公告栏看到海葬补贴的通知时,她特意带着老花镜逐字逐句读了三遍。根据最新政策,天津市户籍居民选择骨灰海葬的,可享受2000元/具的政府补贴,比2018年的标准提高了500元。这个数字对普通家庭来说不算小数目,更重要的是这份政策背后的人文关怀。

办理补贴的过程比想象中简便。在街道办领取《天津市骨灰海葬申请表》后,只需准备好逝者身份证明、火化证、家属关系证明等材料,就能到区民政局窗口提交。工作人员会详细告知渤海湾海葬服务的具体安排——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各有一趟出海船只,家属可免费随行。张阿姨说最让她感动的是,民政部门还会为每位逝者准备可降解的骨灰盒,上面系着象征渤海文化的蓝色丝带。
海葬仪式在一个晴朗的春日举行。当洁白的花瓣随着骨灰撒向蔚蓝的渤海湾时,张阿姨忽然对我说:"你看这海鸥跟着船飞,多像父亲年轻时船上的白帆。"据市民政局统计,2023年天津已有超过3000个家庭选择海葬,较五年前增长近两倍。这笔补贴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更让绿色殡葬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在滨海新区的殡仪服务中心,总能看到年轻人咨询海葬事宜,他们手机里存着渤海湾潮汐表,计划着让生命以最环保的方式回归自然。
前几天路过海河带状公园,发现新立了一排宣传栏,详细解读着海葬补贴的申领流程。有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正指着上面的二维码说:"扫这个就能预约,比我们那会儿方便多了。"阳光穿过柳叶洒在"节地生态安葬"的标语上,我忽然想起张阿姨父亲的骨灰撒入大海那天,海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那是生命与自然最美的和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