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我带着父亲的骨灰登上了那艘白色的海葬船。海风卷起浪花打在甲板上,冰凉的水雾让我想起父亲生前总说的那句话:"人来自自然,终究要回归自然。"此刻手里的骨灰盒轻得像一片羽毛,却压得我心口发紧——这个决定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纠结与探寻。

父亲走前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清醒时总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有天他突然抓住我的手说:"把我撒进东海吧,省得占地方。"当时我只当是老人的胡话,直到整理遗物时翻出他藏在抽屉深处的笔记本,才发现里面夹着张泛黄的老照片:二十岁的父亲穿着海军制服站在舰桥上,背后是无垠的碧海。原来那个沉默寡言的老工程师,心里始终装着一片海。

真正让我犹豫的是那些网络上的争论。有人说骨灰会污染海洋,有人担心塑料骨灰盒会破坏生态,甚至有视频说海葬会引来鲨鱼。这些说法像乱麻一样缠在我心头,直到社区殡葬顾问李姐的一番话点醒了我。她带我参观了海葬服务中心的展厅,玻璃柜里陈列着不同材质的骨灰容器:可降解的纸棺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就会溶解,竹编的骨灰坛上布满细密的孔洞,就连陶瓷骨灰盒也标注着"海水腐蚀型"。"正规海葬使用的骨灰容器都是天然材料,半年内就能完全降解。"李姐指着墙上的监测报告,"骨灰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就像自然界的钙化物,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骨灰盒扔海里有影响吗视频-1

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递给我一份《海洋生态保护承诺书》。上面详细写着海葬的指定海域必须远离渔场和珊瑚保护区,撒放时要选择涨潮时段,让骨灰随洋流自然扩散。原来那些所谓"污染海洋"的传言,大多是因为私自撒放未经处理的骨灰盒导致的。就像去年新闻里报道的,有人把密封的金属骨灰盒扔进近海,结果盒子搁浅在沙滩上,不仅违反规定,还造成了不良影响。

船行至指定海域时,广播里响起了舒缓的哀乐。当我按照指引打开骨灰盒,洁白的骨灰随着海风融入深蓝色的大海,瞬间被涌来的浪花带走。那一刻突然明白,父亲选择的不是消失,而是另一种存在——他化作了洋流里的养分,变成了鱼群的食物,最终会以某种形式继续活在这片他深爱的大海里。返航途中,我看见海鸥追着船尾飞翔,它们洁白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父亲在天空中对我微笑。

如今每次去海边,我都会带一小捧家乡的泥土撒进海里。看着潮起潮落,终于懂得最好的怀念不是把亲人锁在冰冷的墓碑里,而是让他们以最自然的方式获得永恒。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疑虑,在亲眼见证骨灰与大海融为一体的瞬间烟消云散。原来真正的环保,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真正的思念,是带着爱与勇气继续好好生活。

海葬不是终点,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当夕阳把海面染成金色时,我对着大海轻声说:"爸,您到家了。"远处的货轮鸣响汽笛,惊起一群白鹭,它们掠过波光粼粼的海面,像无数跳跃的音符,谱写着生命轮回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