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我陪着父亲在上海浦东殡仪馆的服务窗口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海葬手续并不像想象中那般复杂。母亲走前反复念叨想让骨灰融入大海,作为女儿,我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摸清了全部流程,希望这些亲身经历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记得最初是在社区居委会拿到的申请材料清单。工作人员递来的蓝色手册里详细列着所需证件:逝者的死亡证明、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还有经办人的身份证明。特别要注意的是,若逝者生前未留下书面意愿,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签字的委托书。我当时因为少带了父亲的户籍证明,多跑了一趟派出所,建议大家提前用手机把证件都拍好存档。

在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办理登记时,窗口的王姐给了份航线时刻表。目前上海有吴淞口和外高桥两个出海口,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各有一班船。我们选了母亲生日那天的航线,缴纳费用时才知道本市户籍居民可以申请政府补贴,扣除后基本只需支付几百元的乘船费。骨灰盒是允许自带的,但必须是可降解材质,服务中心也提供免费的专用骨灰袋,我们最后选了印着玉兰花图案的那款。

海葬仪式当天的场景至今清晰。清晨五点半在码头集合,工作人员会给每个家庭发一朵白菊和编号牌。登船后,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先讲解注意事项,然后有简短的集体告别仪式。当船舶行驶到指定海域,工作人员按顺序引导家属将骨灰撒入大海。那天风很温柔,看着白色的骨灰随着花瓣沉入湛蓝的海水,父亲突然说:"你妈这下真的自由了。"

上海人死后海葬手续-1

回来后大概一周,收到了市殡葬服务中心寄来的骨灰撒海证明和纪念光盘。证书用烫金字体印着母亲的名字,光盘里是当天仪式的照片和视频。社区网格员后来还上门送了慰问金,说这是上海市推行绿色殡葬的惠民举措。整理这些文件时,忽然觉得海葬不仅是母亲的心愿,更是让生者少了块墓地的牵挂,每年清明只要看看大海的方向,就像她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