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的那天,病房窗外的玉兰花正落着瓣儿。他生前总说"死后别占那方土,把我撒进海里,跟着浪花走",我和母亲商量了很久,终究还是决定遂了他的愿。跑了好几家殡葬服务机构,大多推荐集体海葬,直到遇见"海之念"的李姐,她递来的宣传册上"一对一专属服务"几个字,让我心里动了动——父亲一辈子爱清静,或许这样更合他的心意。

第一次去机构面谈时,李姐没急着说钱,先泡了杯热茶,听我絮絮叨叨讲父亲的喜好:爱听《茉莉花》,喜欢蓝白相间的颜色,走之前还念叨想看一次日出。等我说完,她才拿出一份清单,说一对一服务的收费就像"拆盲盒",每个家庭的需求不一样,最后总价也会差不少。基础服务费是3800元,包含从接运骨灰到办理出海手续的全流程,从家属手里接过骨灰盒开始,就有专属顾问全程跟着,不用家属跑民政局、海事局这些地方。我翻了翻她手机里的案例,有的家属要在船头摆父亲最爱的围棋棋盘,有的想让骨灰盒里掺一把家乡的泥土,这些定制化的仪式设计,都包含在基础服务里,不用额外加钱。

海葬一对一服务是如何收费的-1

真正让费用拉开差距的,是"看得见的硬件"和"看不见的细节"。李姐说,一对一服务的船只分两种:若是选30人以内的快艇,包船费是8800元,整个航程大概两小时,船上配花艺师和摄影师;要是家属想更安静,也可以选那种带休息室的游艇,价格会高一些,但能避开集体海葬的人流。我当时选了快艇,李姐特意标注"可安排在日出时段出海",这一项没加钱,说是一对一服务的标配。至于骨灰处理,他们用的是可降解骨灰罐,罐身能刻字,免费的;但母亲想在罐外缠一圈父亲生前戴过的围巾,花艺师说需要做防水处理,收了200元材料费,倒也合理。

最让我意外的是"家属陪同"这块的收费。李姐说集体海葬通常限2位家属登船,多一个人要加钱,而一对一服务默认允许5位直系亲属随行,超出的每人收300元登船费。我家亲戚多,本想多带几位,李姐却劝我"人少更清净,父亲说不定更自在",最后只带了母亲、妹妹和两个孩子。仪式结束后,他们送了一本纪念册,里面有出海时的照片和父亲骨灰入海瞬间的视频,这本册子是包含在基础服务费里的;后来我想做个水晶摆件,把父亲的照片和海葬坐标嵌进去,这属于附加服务,收了580元工本费,李姐提前给看了样品,觉得值才订的。

整个流程走下来,总费用比集体海葬贵了近一倍,但母亲握着我的手说"钱花得值"。看着父亲的骨灰罐顺着花瓣滑进海里,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那一刻突然明白,所谓一对一服务的收费,从来不是简单的"花钱买服务",而是买一份让逝者安心、生者省心的体面。后来跟其他家属聊天,才知道有的机构会把"日出时段""家属陪同"拆成单项收费,幸好当初李姐把所有明细都写进了合同,连花艺用什么花材、摄影师跟拍多久都标得清清楚楚。若是你也在为亲人选海葬,记得多问一句"这些服务包含在内吗",毕竟对逝者的尊重,从来不该藏在模糊的收费清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