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秋天,我陪着母亲去办理外婆的免费海撒手续。那天是周三,早上8点半到了区里的殡葬服务中心,门口已经排了十来个人。母亲攥着外婆的死亡证明和户口本,轻声问工作人员:“我们这情况,大概要等多久才能出海?”对方抬头看了看排队的队伍,说:“现在申请的人多,最近的船期排到下个月中旬了。”我当时愣了一下——原来免费海撒,也需要排队等这么久吗?
后来在排队等待的两个小时里,我和前后的人聊了聊,发现不少家庭都和我们一样,是第一次接触海撒。有位阿姨说,她父亲生前念叨着“要回归大海”,所以特意选了免费海撒,“以为申请了就能办,没想到还要等一个多月”。其实这背后,藏着免费海撒的流程逻辑。现在多数城市的免费海撒服务,都需要经过申请、审核、排班三个环节:先提交逝者的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再根据船只运力、天气情况和申请顺序安排出海时间。就像我们去医院挂号,医生和诊室有限,患者多了自然要排队,海撒的船只和出海窗口期也是如此——一艘船能承载的家属数量有限,还要避开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所以排班时难免需要等待。
排队时间的长短,其实和几个因素关系很大。最明显的是季节,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重阳节期间,都是申请海撒的高峰期。我当时咨询工作人员,他们说春天申请的家庭,有时要等上两个月才能排到船期;而秋冬季节相对人少,像我们去年10月申请,等了45天就轮到了。政策调整也会影响排队时长。比如有些城市近年扩大了免费海撒的覆盖范围,从本地户籍扩展到常住居民,申请人数一下子多了,服务中心的审核和排班压力也跟着增大。还有就是材料准备是否齐全——前面有个大哥因为少带了一份亲属关系公证书,不得不回家补材料,再回来时队伍已经排到了门外,等于多等了半天。
如果想尽量缩短等待时间,其实有几个小技巧。我后来总结了一下:首先是避开传统祭扫高峰期,像春节、清明后一个月申请,排队人数会少很多;其次是提前在线上预审材料,现在不少城市的殡葬服务平台都开通了线上提交功能,工作人员先在线审核,材料没问题了再去现场办理,能省下不少补办手续的时间;最后是关注本地服务中心的公众号,有些地方会定期公布船期安排和当前排队人数,心里有个数就不用干着急。不过话说回来,等待的日子里,母亲反而慢慢平静了。她说外婆一辈子喜欢大海,等这几十天,让她能和更多“老伙计”一起回归自然,其实也是种缘分。

现在回想起来,那天在服务中心排队的两个小时,和后来等待船期的45天,虽然有些漫长,却让我更理解了“慎终追远”的意义。免费海撒的排队时间,或许会因为各种因素变化,但这份让逝者魂归大海的心意,永远值得我们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