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我陪着母亲在天津港的码头送走了父亲。没有墓碑,没有墓园,只有一捧骨灰随着洁白的花瓣融入渤海湾的碧波中。这是父亲生前签下的遗愿,也是我们全家经过慎重考虑后选择的殡葬方式。如今再提起骨灰撒海,已经能平静地分享这段经历,希望能给同样有需要的天津朋友一些实用的参考。
决定办理骨灰撒海后,我们首先联系了天津市民政局下属的殡葬服务中心。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很耐心,详细解释了天津骨灰撒海的政策和基本流程。原来这项服务在天津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组织集体出海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不能私自进行骨灰撒海,必须通过民政部门指定的机构办理,这样既能保证流程规范,也能确保环保要求。工作人员建议我们提前三个月预约,尤其是想选在清明节、重阳节等特殊日期的家庭,更要尽早登记。

准备材料的过程比想象中简单。我们需要提供逝者的身份证原件、死亡证明、火化证明,以及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和与逝者的关系证明。如果逝者生前有遗嘱明确要求骨灰撒海,最好也一并带上。所有材料准备齐全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了《骨灰撒海申请表》,选择了出海的日期和航线。天津目前有两条主要航线,一条是从天津港出发的渤海湾航线,另一条是驶向大沽口炮台附近海域的航线,航程都在两小时左右。考虑到母亲的身体状况,我们选了距离较近的渤海湾航线。

出海当天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清晨六点,我们来到天津港的专用码头,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同船的还有其他十几个家庭,大家虽然素不相识,却因为相似的心情而彼此默契。登船后,工作人员给每个家庭发放了白色的菊花瓣和可降解的骨灰盒。航行途中,有专业的礼仪人员主持简短的告别仪式,大家在默哀中寄托哀思。当船只到达指定海域,船长鸣笛示意,我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将混着花瓣的骨灰缓缓撒入海中。看着骨灰随着海浪渐渐远去,母亲轻轻说了句"老头子,这下你自由了",那一刻,积压多日的悲伤仿佛也随着海浪慢慢舒展。

返航时,工作人员给每个家庭颁发了纪念证书,上面刻着撒海的经纬度和日期。这份证书成了我们纪念父亲的特殊方式。如今每次路过天津港,母亲都会望向大海的方向,说父亲在那里守护着我们。办理骨灰撒海的全过程,从政策咨询到最终告别,天津民政部门的服务都很贴心,既尊重了逝者的意愿,也给生者带来了慰藉。如果你也正在考虑这种绿色殡葬方式,不妨提前联系相关部门了解详情,或许它会成为让逝者安息、让生者释怀的温暖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