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走的那年冬天,海边的风特别大。整理遗物时,我们在他的旧日记本里翻到一页,铅笔字已经有些模糊:"等我走了,别埋在土里,把我撒进大海吧,我喜欢听浪声。"全家人沉默了很久,最后一致决定,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可真要着手办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骨灰撒海不是一句话的事,得一步步把手续理顺了才行。

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绪,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先是给社区居委会打电话,工作人员说这种事归民政部门管,给了个市殡葬服务中心的电话。打过去的时候心里挺忐忑,怕手续太复杂,毕竟之前听人说过办丧葬相关的事总容易跑断腿。接电话的是位姓李的大姐,声音很温和,问明情况后,先告诉我骨灰撒海属于生态安葬的一种,国家是鼓励的,手续不算复杂,但需要提前准备材料。她让我记了个清单,说最好带着材料去现场办,有不清楚的能当场问。

第二天我特意请了假,带着户口本、爷爷的死亡证明和火化证就往殡葬服务中心跑。到了才发现,材料还差一样——亲属关系证明。工作人员笑着说,很多家属第一次来都容易漏这个,因为需要证明办理人与逝者的关系,避免后续纠纷。我赶紧给派出所打电话,幸好现在联网方便,让家人拍了电子版的亲属关系证明发过来,现场打印出来才算齐了。接着填了张《骨灰撒海申请表》,上面要写清楚逝者姓名、身份证号、火化时间,还有家属的联系方式和撒海的大致时间要求。工作人员说,撒海不是每天都有,一般每月固定有1-2次集体活动,也可以申请单独撒海,但集体活动更经济,还能有简单的仪式。我们选了下个月的集体撒海,想着人多一点,爷爷或许不会觉得孤单。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个事,赶紧给李大姐发微信:"撒海需要家属都到场吗?"她很快回复:"不需要,只要有一位直系亲属带着所有材料办理就行,其他家属可以自愿参加仪式。"这让我松了口气,毕竟叔叔在外地,不用特意折腾他跑一趟。之后的日子就是等通知,大概一周后收到短信,告知了撒海的具体日期、集合地点和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带鲜花以外的祭品,要穿深色衣服等。

骨灰撒海要哪些手续-1

撒海那天是个晴天,海面上波光粼粼。我们跟着工作人员登上专门的撒海船,船上还有其他十几个家庭,大家都安安静静的,没人说话,却能感受到彼此心里的念想。仪式很简单,主持人念了悼词,然后家属们依次走到船尾,把骨灰和花瓣一起撒进海里。看着白色的骨灰随着浪花慢慢散开,爷爷的日记本里那句"喜欢听浪声"突然变得很清晰。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骨灰撒海证明》,上面盖着鲜红的章,算是给这件事画上了一个正式的句号。

后来跟其他家属聊天,发现不少人一开始都和我一样,觉得手续麻烦。其实现在想想,只要提前把材料准备好——死亡证明、火化证、亲属关系证明、家属身份证,再填好申请表,整个流程也就跑两趟:一趟提交材料办登记,一趟参加仪式。关键是提前打电话问清楚,别像我一样漏了亲属关系证明白跑一趟。爷爷总说"凡事提前准备,心里才踏实",办这些手续的时候,我好像突然更懂他这句话的意思了。大海那么大,装得下他的念想,也装得下我们对他的牵挂,而那些按部就班的手续,不过是让这份牵挂有了一个郑重的开始。

骨灰撒海要哪些手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