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父亲走后,我们兄妹三人商量后事时,一致想到了他生前常说的那句话:"把我撒进大海吧,比占着墓地强。"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们对海葬几乎一无所知,只在新闻里听过这是种环保又节约的殡葬方式。带着这份懵懂,我开始了为父亲申请海葬的历程。

最初以为要跑很多部门,没想到现在北京的海葬服务已经很规范了。通过12345市民热线咨询时,工作人员详细告知了办理流程,还发来一份电子版的《北京市骨灰海葬服务指南》。原来全市有多个受理点,离家最近的是位于东城区的北京市殡葬管理事务中心,地铁5号线北新桥站出来走十分钟就到。记得第一次去时是个周一的上午,服务大厅里人不多,导办台的大姐看我拿着指南,主动迎上来问:"是办理海葬业务吗?"

在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先核对了父亲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和我们兄妹的身份证,然后拿出几份表格让我们填写。申请表上需要注明骨灰领取方式、海葬日期意向以及家属联系方式。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工作人员会耐心解释每一项内容,比如海葬日期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集中时段,每次有多个出海批次可供选择。当我犹豫选哪个月份时,她翻出近三年的气象记录说:"四月和九月的海风最稳,家属乘船体验会舒服些。"

办理过程中发现需要准备的材料比想象中简单:逝者的火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家属共同签署的海葬申请书。如果逝者是退役军人或有特殊身份,还可以申请减免部分费用。我们选择了集体海葬服务,包含骨灰装殓、海上送别仪式和纪念证书,全程没有额外收费。工作人员说现在政府对海葬的补贴力度很大,基本能覆盖大部分服务费用,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政策的温度。

北京市海葬到哪里申请办理-1

等待海葬的那两个月,我常想起父亲退休后每年夏天都要去北戴河看海的往事。今年三月接到通知去领取骨灰盒时,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素雅的蓝白相间骨灰袋,还附赠了一本纪念册,里面可以存放逝者照片和家属感言。出海那天,我们跟着引导员登上专用海葬船,甲板上已经站着二十多个家庭。当工作人员轻声念到父亲的名字,我们捧着骨灰盒走向船舷,看着洁白的骨灰伴着花瓣融入碧波,那一刻突然明白了父亲说"回归自然"的深意。

北京市海葬到哪里申请办理-2

现在家里客厅的书架上,摆着海葬服务中心颁发的《骨灰海葬证书》,证书编号旁边印着一行小字:"大海永远铭记"。每次擦拭证书时,我都会想起办理海葬过程中遇到的那些耐心的工作人员,想起政府提供的便捷服务,正是这些细节让告别的路走得更温暖。如果有朋友问起北京海葬怎么申请,我会告诉他们:带着逝者的材料直接去各区的殡葬服务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员会像亲人一样帮你办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