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郊住了快三十年,殡仪馆从我记事起就立在那条梧桐道的尽头。小时候跟着奶奶去菜市场,总要路过殡仪馆的铁栅栏门,奶奶会拉着我的手紧走几步,说"那是人生最后一站,要心怀敬畏"。那时候殡仪馆周围很安静,除了偶尔有送葬的车队经过,平日里更多的是附近居民散步的身影,梧桐叶落满路面,倒也有种特殊的宁静。
去年秋天,社区公告栏贴出一张通知,说东郊殡仪馆可能要搬迁。消息像长了翅膀,几天内就传遍了整个片区。邻居张阿姨在楼下晒太阳时跟我念叨:"搬走了好啊,以后带孙子散步不用绕路了。"但开了二十年花圈店的老王叔却愁眉苦脸,他的店就开在殡仪馆斜对面,"这搬走了,我的生意可咋办?"我这才发现,一个存在了几十年的地标,早已和周围人的生活缠在了一起。
今年三月,官方终于发布了正式公告:东郊殡仪馆搬迁时间定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体迁移。新址选在城市东北部的青岚山生态园区边缘,距离原址约15公里,那边地势开阔,远离居民区,还配套建了专用的殡葬服务通道和3条公交线路。我特意查了下选址原因,原来随着城市发展,东郊这片早已从郊区变成了人口密集的生活区,殡仪馆周边新建了三个大型社区,常住人口超过五万人,搬迁是为了缓解城市空间压力,也让居民生活环境更舒适。
前几天我又路过殡仪馆,发现门口的梧桐树下围了不少老人,他们指着公告栏里的新址规划图小声议论。有人说新址环境好,"逝者也能安息";有人担心搬家后办事不方便,"15公里说远不远,家里有老人走了,打车怕是不好找"。老王叔倒是想开了,他说打算把花圈店改成便民超市,"殡仪馆搬走了,住的人更多了,开超市说不定比以前生意还好"。我站在梧桐树下看着殡仪馆的红砖墙,突然觉得,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朋友,陪我们走过了一段岁月,现在要去新的地方继续"工作",而我们的生活,也会跟着翻开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