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父亲走的时候很安详。临终前他拉着我的手说,不想占土地,想回大海去——他年轻时是渔民,大海是他一辈子的牵挂。我们兄妹商量后,决定帮他完成这个心愿。只是海葬该怎么办理?去哪里找正规的服务?一连串的问题涌上来,后来朋友提醒,或许可以找广州海葬服务中心试试。

一开始我对“服务中心”没什么概念,总觉得这类机构会很严肃,甚至有点冷冰冰。直到拨通那个号码——020-8384XXXX(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广州海葬服务中心的公开电话)。接电话的是位姓陈的女士,声音很温和,没有急着问情况,反而先问我:“您现在方便说话吗?要不要先喝口水,慢慢说?”那一刻我突然放松下来,把父亲的遗愿和我们的困惑一股脑说了出来。她耐心听完,详细解释了海葬的流程:从材料准备(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这些)到预约时间,再到仪式安排,甚至连需要带什么证件复印件都一一列成清单发给我。挂电话前,她还特意说:“如果找不到我们地址,随时打电话,我给您发定位。”

广州海葬服务中心电话地址-1

按她给的地址找过去时,心里踏实了不少。服务中心在越秀区中山三路,离烈士陵园地铁站B出口大概800米,步行10分钟就到了。路边有棵老榕树,树下挂着“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海葬部”的牌子,不算显眼,但很好找。推门进去,里面不像想象中那么肃穆,反而有点像社区服务站:浅米色的沙发,墙上挂着海葬仪式的照片,桌上摆着几本关于海洋生态的书。陈女士已经在等我们,她拿出一份《海葬服务指南》,里面有不同价位的套餐(从基础的集体海葬到定制的家庭专属仪式),还有过往家属的留言本。翻到其中一页,有位阿姨写:“谢谢你们让我先生‘回家’时,还能看到他最爱的海鸥。”突然觉得,这里不是在“处理后事”,而是在帮我们完成一场温柔的告别。

广州海葬服务中心电话地址-2

材料交上去后大概一周,就收到了预约成功的通知。仪式定在一个晴朗的周二,服务中心派了车来接我们,同行的还有另外三个家庭。船上的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鲜花和骨灰盒(可以自带,也可以用中心提供的可降解骨灰坛)。父亲的骨灰坛是竹制的,上面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仪式开始时,主持人没有念冗长的悼词,只是轻轻说:“我们送亲人回大海。”然后引导我们把花瓣撒进海里,骨灰坛顺着滑道滑入水中的那一刻,阳光正好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像父亲年轻时撒网的海面。旁边有位工作人员悄悄递来一条毛毯,说:“风大,披上别着凉。”这些细节,比任何华丽的仪式都让人暖心。

现在每次路过珠江边,看到海鸥掠过水面,我总觉得父亲就在那里。回头想想,如果当初没有找到广州海葬服务中心,我们可能还在为手续奔波,甚至错过父亲最想回的“家”。如果你身边也有亲人想以这种方式归于自然,不妨打那个电话问问——020-8384XXXX,地址就在越秀区中山三路(烈士陵园地铁站B出口步行10分钟)。那里的人会像朋友一样,陪你走完这段特殊的路,帮亲人温柔地“回家”。

广州海葬服务中心电话地址-3

其实海葬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就像服务中心墙上写的那句话:“大海没有墓碑,却处处都是思念的坐标。”而他们,就是帮我们找到这个坐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