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被朋友一句“旧宫那边藏着个海鲜宝地”勾得馋虫大动。从地铁旧宫站出来,跟着导航穿过几条安静的居民巷,远远就听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夹杂着冰块碰撞的清脆声响,顺着空气里飘来的淡淡咸腥味望去,旧宫海鲜市场的招牌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市场入口处的摊位最是热闹,几家卖贝类的摊主正麻利地用刷子清洗着青口贝,灰褐色的外壳在水流冲刷下渐渐显露出珍珠般的光泽。往里走两步,玻璃水箱里的波士顿龙虾正挥舞着大螯,澳洲龙虾则安静地趴在角落,通体赤红像块会呼吸的玛瑙。最有趣的是水箱底层的八爪鱼,腕足时不时探出水面又倏地缩回,引得围观的小朋友发出阵阵惊呼。我在一家专卖本地小海鲜的摊位前停下,老板娘正用网兜捞起活蹦乱跳的皮皮虾,竹节般的虾身泛着青紫色的光,“刚从渤海湾运过来的,今天特价35一斤”,她操着带天津口音的普通话招呼着,手里的塑料袋已经撑开在等我挑选。
市场中段的干货区藏着不少惊喜。晒干的瑶柱码得整整齐齐,像极了叠放的银币;淡金色的虾米散发出自然的鲜香,摊主用玻璃罐密封着不同品级的鱿鱼干,标签上详细写着产地和泡发方法。一位穿蓝色工装的大叔正在认真比对海参的品相,他告诉我每周都会来这里采购,“给怀孕的闺女炖汤,这里的海货新鲜,价格比超市实在多了”。干货摊旁边是几家卖冻品的铺子,冰柜里码着整齐的三文鱼排、鳕鱼块,还有包装好的鱿鱼须和虾滑,适合像我这样不擅长处理活鲜的厨房新手。

最让我惊喜的是市场深处的加工区,花十块钱加工费就能把刚买的海鲜变成一桌盛宴。我选了家排队人最多的小店,老板娘接过我手里的皮皮虾和花蛤,熟练地问“皮皮虾椒盐还是清蒸?花蛤要不要加辣?”找个小马扎坐下等餐时,邻桌的香味已经飘了过来——蒜蓉粉丝蒸扇贝的蒜香混合着粉丝的米香,白灼虾的鲜甜气息钻进鼻腔,还有红烧梭子蟹的浓郁酱汁味让人忍不住咽口水。二十分钟后,我的椒盐皮皮虾端上桌来,外壳焦脆内里Q弹,嗦一口满是大海的味道,花蛤炒得火候正好,每一颗都开口吐着鲜嫩的肉,配着冰镇啤酒,感觉整个周末都鲜活了起来。
离开市场时夕阳已经西斜,提着打包的海货走在回家的路上,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叫卖声:“新鲜的海蛎子,十块钱三斤——”。原来好味道不一定在远方,藏在城市角落里的海鲜市场,用活蹦乱跳的鱼虾贝蟹,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用街坊邻里的烟火气,悄悄治愈着每个奔波忙碌的都市人。下次要是想吃海鲜了,我知道该往旧宫的方向走,那里有最新鲜的海味,也有最生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