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后的第三个月,我站在北京市殡葬管理事务中心的服务台前,手里攥着他的死亡证明和户口本。工作人员递来的宣传单上,"骨灰撒海"四个字格外醒目。身边有亲戚建议选块墓地,但我想起父亲生前总说"不想占 earth 上的地,死后就回归大海吧",最终还是决定按他的心愿来。只是心里难免忐忑:撒海会不会很麻烦?手续费又要花多少钱?
办理手续时才发现,流程比想象中简单。提前在北京市殡葬管理事务中心官网预约,或直接到窗口登记,需要带逝者的死亡证明、经办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工作人员会先核实信息,然后介绍服务内容。关于手续费,他们拿出一份明细单:基础服务费包括船只租赁、骨灰专用容器、降解花瓣和纪念证书,原本是1200元,但现在有政府补贴,扣除后个人只需承担380元。如果家属想加购鲜花篮或定制纪念章,需要额外付费,不过基础项目已经能满足基本需求。我当时选了基础套餐,又添了一小束白菊,总共花了450元,比预想的传统墓地费用低太多。

参加集体撒海仪式那天,我们提前半小时到了指定码头。同船的有二十多个家庭,每个人手里都捧着小小的骨灰盒或骨灰袋。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朵康乃馨,讲解注意事项时语气很温和:"等船到指定海域,会按顺序请家属到甲板,把骨灰和花瓣一起撒入海中。"航行大概一小时后,广播里响起轻音乐,我们跟着引导走到甲板。父亲的骨灰装在可降解的纸盒里,我轻轻打开,和花瓣一起撒向海面。阳光洒在海上,泛起粼粼波光,那一刻突然觉得,他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融入自然。
后来和其他家属聊天才知道,北京对骨灰撒海的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2019年起,政府补贴从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000元,大部分家庭实际花费都在500元以内。而且除了集体撒海,还有小型家庭专属撒海服务,不过费用会高一些,适合希望更私密仪式的家庭。身边有朋友问我,撒海会不会显得不孝顺?其实真正的纪念从来不在形式,父亲生前总说"环保比什么都重要",如今他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大海,或许才是对他心愿最好的尊重。

现在每次路过海边,我都会想起那个洒满阳光的上午。骨灰撒海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更让我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相融的平静。如果你也在考虑这种方式,不妨先到殡葬管理中心详细咨询,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手续费、流程等所有问题。毕竟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是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往真正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