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走的那天,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往下落。他生前总说,人从自然来,回自然去才好,“别给孩子们留个土坟占地方,撒去海里,我还能跟着洋流看看世界。”料理后事时,我和爸妈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翻着殡仪馆的宣传册,手指停在“海葬”那一页——这个爷爷念叨了半辈子的身后事,到底要花多少钱呢?

起初我们以为海葬会很贵,毕竟涉及“出海”“仪式”这些词,总觉得带着点距离感。直到去社区居委会开证明时,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公益海葬,你们去街道问问,说不定能省不少事。”后来我们才知道,公益海葬是各地民政部门推广的绿色殡葬方式,费用大多由政府补贴,家属基本不用花钱,或者只需要承担少量杂费。比如我们所在的城市,每年春秋两季会组织集体海葬,骨灰盒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免费提供;出海的船只、工作人员、简单的告别仪式,甚至事后的纪念证书,都是统一安排好的。我打电话给区殡仪馆,接线的阿姨说:“最近一期是下个月15号,你们要是报名,带上爷爷的死亡证明和骨灰,当天来殡仪馆集合就行,除了自己买束白菊,一分钱不用掏。”

不过公益海葬也有局限,比如时间固定,只能等统一批次,而且仪式比较简单,可能满足不了想给亲人更个性化告别的家庭。这时候商业海葬就成了另一种选择。我咨询过一家殡葬服务公司,他们的海葬套餐从2000元到8000元不等:基础款包括单人骨灰出海、简短告别仪式、电子纪念册,大概2000-3000元;如果想选特定日期出海,或者带上家人的照片、鲜花布置仪式现场,费用会涨到4000-6000元;更定制化的服务,比如包船出海、邀请牧师主持、制作水晶骨灰吊坠,可能要8000元以上。工作人员解释,这些费用主要包含船只租赁、人工服务、物料成本,以及部分公司会捐赠一部分给海洋环保项目。

海葬费用一共多少钱-1

不同地区的海葬费用差异也挺大。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公益海葬体系成熟,不仅免费,还会给家属发放交通补贴,比如上海每户家庭能领2000元补贴;但商业海葬价格也更高,单人定制套餐普遍在5000元以上。而我们老家这样的三线城市,公益海葬一年可能只有1-2次,名额要抢,商业海葬选择少,价格反而更实在,基础套餐1500元左右就能搞定。我还听说有些沿海城市,比如青岛、厦门,因为靠近港口,船只成本低,海葬费用比内陆城市便宜30%左右,甚至有渔民合作社提供“渔民海葬”服务,用自家渔船出海,费用只要几百元,仪式简单却透着质朴的心意。

最后我们选了公益海葬。那天清晨,三十多个家庭在码头集合,每个人手里都捧着小小的骨灰盒。船开出去半小时后,工作人员引导我们把骨灰撒进海里,白色的骨灰遇水就化了,像撒了一把碎雪。回来的路上,爸爸说:“你爷爷要是知道没花一分钱,还能和这么多人一起‘看世界’,肯定高兴。”其实海葬的费用从来不是单一的数字,公益的免费里藏着政策的温度,商业的价格里含着服务的细节,而最重要的,是让逝者以喜欢的方式归于自然。如果你也在考虑海葬,不妨先问问当地民政局的公益项目,再对比几家商业服务,几千元到万元内,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毕竟比起价格,那份“归于山海”的安心,才是最珍贵的。